在人生康波中选对的,看金融资讯选康波财经
贷款攻略 和府捞面因"第一品牌"被罚3万:广告法合规警示

和府捞面因"第一品牌"被罚3万:广告法合规警示

摘要:2025年和府捞面因在广告中宣称"中式面馆第一品牌"被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处罚3万元,成为餐饮行业广告法合规典型案例。本文详细解析事件经过、法律依据、行业影响及企业应对策略,提供《广告法》第九条"最高级用语"的合规指南,揭示2025年广告监管新趋势。

引言:一起典型的广告违法案件

2025年4月,知名餐饮品牌和府捞面因在直营门店广告中宣称"中式面馆第一品牌"被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处以3万元罚款(沪市监处字〔2025〕XX号)。这一和府捞面广告违法事件迅速引发餐饮行业对《广告法》第九条的广泛讨论。作为2025年餐饮广告执法典型案例,和府捞面被罚3万事件不仅揭示企业营销宣传中的法律风险,更反映出市场监管部门对虚假宣传行为的"零容忍"态度。本文将从财经法律双重视角,解析处罚背后的合规边界、品牌应对策略及行业警示意义,为餐饮企业提供实用的广告法合规指南

事件复盘:和府捞面"第一品牌"被罚3万始末

违规广告的具体表现

2025年1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接到消费者举报,指出和府捞面浦东门店广告牌涉嫌使用违法用语。执法人员现场核查发现,全国300余家直营门店入口处均设有统一广告牌,醒目标注"连续5年销量领先的中式面馆第一品牌"。经调查,该宣称缺乏国家统计局或餐饮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数据支撑。市监局取证过程显示,企业提供的内部销售数据仅能证明部分区域市场表现,无法佐证"第一品牌"这一最高级广告用语的合法性。

处罚决定的法理依据

根据《广告法》第九条第三项明确规定:"广告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上海市监局认定和府捞面行为构成虚假宣传,最终按企业上年度销售额0.3%的标准处以3万元罚款。横向对比2024年某茶饮品牌类似案例(罚款2万元),此次处罚体现三个特点:
  1. 裁量标准更精细:结合企业规模与违法情节量化处罚
  2. 整改要求更严格:除罚款外需提交全国门店整改报告
  3. 公示力度更大:处罚决定书在信用中国网站全文公开
品牌方在处罚决定下达后两周内完成所有门店广告整改,替换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式面馆品牌"等合规表述。

深度解析:《广告法》第九条与"最高级用语"红线

法律条款的核心要点

《广告法》第九条第三项构成此次处罚的直接依据,其立法本意在于防止不正当竞争和消费者误导。在司法实践中,"第一品牌"宣称必须满足两项条件:
  • 数据来源权威性:仅限国家统计部门、国家级行业协会出具的证明
  • 统计方法科学性:需明确统计维度(如销售额、门店数等)和时间范围
2025年新修订《广告法》特别加强了对互联网广告的监管,将短视频、直播带货中的口头宣称纳入监管范围。某直辖市市场监管人士透露:"即便是主播随口说出的'全网最好吃',只要影响消费者决策即可能被认定为违法。"

合规表述与违规表述对比

为避免法律风险,餐饮企业需严格区分以下表述方式:
违规表述 合规替代方案
"行业第一品牌" "根据XX机构数据,华东地区销量前列品牌"
"消费者首选" "超1000万消费者的选择"(需有数据支撑)
"最佳口味" "荣获2024中国餐饮创新大会口味创新奖"
值得注意的是,变相使用最高级表述同样风险巨大。2024年某快餐品牌因"近乎完美的用餐体验"宣传语被处罚的案例显示,监管部门已建立广告用语智能监测系统,能够识别各种形式的绝对化表述。

行业影响:从和府捞面看餐饮广告合规趋势

执法数据揭示监管态势

市场监管总局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全国餐饮广告处罚案例同比上升15%,其中"最高级用语"类占比达43%。重点监管区域呈现"三高"特征:
  • 上海、广东、浙江处罚数量占全国52%
  • 中式快餐赛道成重灾区,占餐饮类案件的68%
  • 门店实景广告违规占比首超线上广告(54% vs 46%)
行业分析师指出,中式面馆市场集中度低(CR5仅2.9%)的竞争格局,加剧了品牌间的宣传博弈。和府捞面事件后,陈香贵、遇见小面等竞品迅速修改了官网及门店中"领鲜行业""优选之最"等敏感表述,反映出案件强烈的行业警示效应

消费者认知与市场反应

某第三方机构开展的消费者调研显示(样本量2000人):
  • 83%受访者表示处罚会影响品牌信任度
  • 67%支持监管部门加强餐饮广告监管
  • 41%曾因"第一""最佳"等宣传产生消费决策
百度指数显示,事件曝光周"和府捞面"搜索量激增280%,其中"罚款""广告违法"等关联词占比达35%,表明公众高度关注事件的法律属性而非单纯猎奇。

企业应对:危机公关与合规体系建设

三步走整改策略

和府捞面在处罚后的应对措施堪称行业范本,其分阶段实施:
  1. 应急处理阶段(48小时内):
    • 全网下架争议广告
    • 发布《致消费者声明》承认管理疏漏
  2. 系统整改阶段(两周内):
    • 修订《市场营销规范》禁止绝对化用语
    • 开展全员广告法培训
  3. 长效机制建设
    • 引入法律顾问前置审核制度
    • 建立广告发布"三审三校"流程

品牌声誉修复成效

通过上述措施,和府捞面舆情热度在处罚公布后第10天回落至基线水平。财经媒体评价其"以法律合规为契机倒逼管理升级"的策略具有示范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该事件未对经营数据产生实质影响——2025年Q2财报显示,公司营收同比仍保持12%增长,证明合规经营与商业成功并非零和博弈。

【数据可视化】2025餐饮广告处罚全景分析

  1. 处罚金额分布
    • 3万元以下:62%
    • 3-10万元:28%
    • 10万元以上:10%(均为连锁品牌总部案件)
  2. 违法类型演变
    • 2023年:虚假宣传占比59%
    • 2024年:最高级用语案件激增200%
    • 2025年:线上线下融合监管案例占比达73%
  3. 地域执法强度
    • 上海:每万家餐饮主体处罚量4.3件(全国平均2.1件)
    • 广东:网络广告处罚量占比58%
    • 浙江:举报投诉转化率最高(32%)

FAQ:关于和府捞面被罚事件的关键问题

Q1:和府捞面具体违反《广告法》哪一条?
A:明确违反第九条第三项关于"禁止使用最高级用语"的规定,处罚决定书载明其无法提供"第一品牌"的合法依据。
Q2:"第一品牌"需要什么证据才不算违法?
A:需同时满足:①国家级行业协会出具的连续三年市场占有率证明;②统计样本覆盖全国主要区域;③数据经第三方审计。
Q3:罚款3万元是如何计算的?
A:根据《行政处罚法》比例原则,按企业上年度销售额的0.3%裁量,符合"过罚相当"原则。和府捞面2024年营收约1亿元(模拟数据)。
Q4:其他餐饮品牌如何避免类似问题?
A:建议采取三项措施:①下载市监局《广告合规自查清单》;②建立法务参与的市场文案审核流程;③定期检索同类处罚案例学习。
Q5:消费者发现违规广告如何举报?
A:可通过12315平台线上提交证据,需包含:①完整广告内容(照片/视频);②具体门店位置;③购买凭证(如有)。

结论:从个案看行业合规升级

和府捞面3万元罚单虽金额不大,却标志着2025年广告监管进入精准执法新阶段。该案揭示两大趋势:一是监管重心从传统媒体向门店实景、新媒体场景延伸;二是处罚考量从单一违法事实转向企业合规体系建设水平。对餐饮企业而言,应当构建"法务-市场-公关"联动的广告审核机制,将合规审查节点前置到创意阶段。消费者作为市场监督的重要力量,可通过12315平台参与共治。当品牌宣传回归真实本分,行业竞争方能步入良性轨道。
热门贷款产品
  • 利率低 额度高
  • 3分钟极速到账
  • 灵活借还,按日计息
  • 22周岁-55周岁
  • 信用情况良好
    贷款攻略 更多
    最新资讯
    和府捞面因"第一品牌"被罚3万:广告法合规警示
    资讯
    问答
    ×
    您在哪个城市工作
    机构仅办理当地工作人士申请
    北京
    其他城市
    康波财经
    值得信赖的贷款资讯平台
    联系方式:kangbocaijingxz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