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余额宝,你变了。
嚷嚷了很久的快速赎回要限额,这次终于要落地了。
官方公告,到6月6号,单日最高额度从最高5万降到1万。
真不是心血来潮要搞事情,其实去年就有所动作了。
去年5月就在限额,个人交易账户的最高额度调整到25万,8月份最高额度再改为10万,越来越少了。
今年二月开始,限购也用上。留的坑不多,每天早上9点一经发售,立刻就没了。
套路很明显,我画一下:
一开始降低你可以买的额度,然后让你很难买上,现在连提现也收口了。
余额宝,你变了,变成马地主家的傻儿子,一点都不好玩了。
02
当然,变得可不只有余额宝。
作为货币基金里的标杆,余额宝的这些行为,也意味着国家对货币基金的监管有变化。
果然今天就有消息说,监管层开始讨论市值法货币基金,或将初始净值定为100元。
若是按市值法搞,以后买货币基金,是有可能亏损的!
先别怂,听我唠唠市值法货币基金是什么鬼。
它是按照货币基金当天的实际净资产除以基金份额,来计算每天的净值。
跟以前最大的不同在于,单位净值不再固定为1元。
这么理解吧,以后买货币基金,你可能经常看到它的净值起起落落。
也就是说,货基的净值要开始波动了,像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那样,可以有涨跌幅。
之前说货币基金大概率不会亏损,属于稳健型理财,因为它按照摊余成本法计价。
简单说,就是按照买入债券的成本计算净值,按照票面利率合算每天的利息,等到债券到期后还本付息。
这样即便债券在市场中出现波动,也不会影响货基的净值,稳着呢。
以后大概率没这么好的事了。
按市值法计价,买卖点若是把握不好,就可能要亏损了。
就问你意外不意外,惊吓不惊吓?
03
有人问了,会不会所有货基都要按市值法计价。
当下没有明确的说法,监管层还在捣鼓。
不过已经有不少基金公司,在尝试上报市值法货币了。
比如易方达市值法货币基金、中融市值法货币基金、建信日日鑫市值法货币基金等。
市值法货基,已经是大势所趋。
特别在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的政策出台后,大家都在这么干,不能搞特殊啊。
老实说,货基虽然风险非常低,但是并不意味着保本。
尤其是在面临大额赎回的时候,一旦基金公司的风险备用金不够,就会出现大问题。
不过货币基金的底层资产,毕竟是流动性很好的短期债券、银行票据等,风险并不大。
整体上看,还是目前最为稳妥的一类理财产品。
就像余额宝虽然变了,大家还是离不开它,没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