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专栏作者“多多说钱”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今天跟大家讨论三个问题:
买的保险下架了,怎么办?
投资的基金要清盘了,怎么办?
还有投了的P2P也会清盘,怎么办?
1
这个周末,XX少儿住院险没有任何预兆地就直接下架了,理由是赔付过高,就是说卖这款保险赚不了钱,所以保险公司不卖了。
对于短期型的保险,多多经常提醒大家:小心续保的问题。
住院险或者医疗险都还好,少了一个可以找另一个来接替。但有的朋友认为,长期的重疾险价格高,直接买一年期的重疾险或百万医疗来代替便可,好不容易还找到了保证续保的产品,完美地解决了多多担心的问题。
不过,多多在保险课中也说过,虽然短期险有不少产品会写着“可以续保到80岁”,听起来像是保证续保,但其实并没有这个承诺,能否续保仍需后期的确认。
事实上国内的医疗险是很少会保证续保的,顶多可以保证是3-5年,但后期的保费也不少,因为短期险采用的是自然费率,保费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的。
如果投保期间发生理赔或身体情况变差了,第二年很可能不给你续保,在最需要保障的时候,保障却没了。
即使部分产品提供有条件的保证续保,但也不排除因整体赔付率和医疗费用变化的影响,把产品停了。
所以,条件许可的话,多多是建议大家买长期型的重疾险/寿险,哪怕产品停售,保障依然存在。
一般买了保险之后,大家都会收到一个保单号,只要上保险公司官网或者官方微信查一下,确保保单生成,那么这份保险,在约定的时间内都会有效,有保监会罩着大家,可以不用担心。
PS.已经下架的产品,在约定的保障期限内也是有效的,不过短期险的保障时间短,比如昨天下架的那款少儿住院险,接下来就买不到了,已经买了朋友也只能得到一年内的保障。
关于短期险和长期险的区别,详细的还可回看这篇文章 《买到了最便宜的,却败给了最贵的》
2
前段时间宣布清盘的基金也不少,有朋友担心清盘后自己的钱会拿不回来。
事实上,基金清盘并不代表大家的钱会没了。
首先,要问一下为什么基金会清盘?(特指公募基金)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基金公司在这些基金上赚不到钱:
一般被清盘的基金规模都比较小,那么管理费收入就低。而维护基金的人力物力成本高,结果投入多、收入少。
具体什么样的规模会被清盘呢?
发起式基金成立3年后,基金资产净值低于2亿的;
开放式基金成立后,连续2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不满200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
也有可能基金不再适合市场需求了,基金公司主动提议清盘;
或监管勒令清盘,如之前的保本型基金
基金清盘意味着这只基金以后就不会存在了,但大家可以放心的是,钱还在:
清盘前基金公司会公告提示清盘风险、确定清算期。清算期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好资产变现和费用结算,在基金清盘时,会根据投资者持有的份额,按最后一天的净值把钱退给投资者,相当于强制赎回,该得的一分钱都不会少你的。
虽然说基金清盘会把钱还给你,但不代表不会亏钱!
如果清盘时账面是亏损的,比如早前高位买入、行情没来得及恢复,那么后期就没有机会赚回来;
又或者基金持有长期停牌的股票,短期内变现不了,不能结束清算期,一直拖着......
这些情况于投资者而言都是极为不利的!
所以,在挑选基金的时候,要尽量远离那些有清盘风险的,选择规模适中的产品(规模过大不利于基金经理操作),最基础的不要低于0.5亿元。
3
接着咱来说一下P2P清盘又是怎么一回事。
首先要明白:P2P清盘不等于P2P跑路。回到清盘的概念(基金清盘同义):
清盘是一种法律程序,公司停止运营,所有资产(包括办公室及物业)在短期内出售,变回现金,按先后次序偿还(分派给)未付的债项,之后按法律程序,宣布公司解散的一连串过程。
平台清盘是一种合法的退出渠道,往往是由于平台风控环节薄弱,项目质量差,导致大量项目逾期甚至产生坏账,难以继续经营下去,只好选择无奈清盘,承诺在一定时间内处理现有产品。
比如去年7月红岭创投宣布清盘,会有三年的过渡期,将清理不良资产,正常处理完现有网站的到期产品,让投资者安全上岸。
但如果是平台跑路,投资人的钱一般都会石沉大海,即使抓到了负责人,也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立案侦查及清偿阶段,才能拿回小部分的钱。
不过,在P2P清盘阶段会发生什么,像年底的手X网事件那般,就让人后怕了......
所以啊,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投资标的,在一开始,我们都要学会自己去规避风险,选择各方面都合规的,尽可能地降低系统性风险(๑•̀ㅂ•́)و✧
将花呗额度提升至5万的最全攻略,关注:财秘,回复“9”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