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我们一般在25岁参加工作,开始缴纳社保,并按照现行的退休年龄即男性满60周岁、女干部满55周岁、女工人满50周岁退休,那么我们工作的时间可以达到25到35年。
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的职业规划并不是在一个城市工作一辈子,而是希望能够到不同的城市体验不同的生活;又或者是工作变动的需求,不得不离开曾经工作的地方,到一个新的城市去。
那么,在不同的省市工作,我们所享受的养老金待遇是一样的吗?怎么做才能领取较高水平的养老金呢?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养老保险制度是在我们全国范围内统一实行的,但是具体的费用缴纳和福利分发则是由各个省来执行的,所以各个省份的具体标准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般来说,我们养老金的领取金额,是和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挂钩的,一些经济发展良好的省市,他们的养老金标准自然会高于其他经济落后地区。
那么,是不是我们只要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工作过就可以按照这里的标准领取养老金了呢?不是的,你的养老金最后是在哪里领取,需要看两个因素:一是你在何地退休,二是你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
《社会保险法》中明确规定了,只要参保人在退休时累计缴费年限达到15年,就可以在退休后按月领取养老金,所以这是我们能顾领取养老金的首要、基础条件:累计缴费满15年。
而根据参保人在不同工作地的缴费年限和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所在地,可以组合出以下两大类共4种哪里领取养老金的情况:
第一类是参保人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在户籍所在地的:
这种情况是个人从参保到退休,都是在户籍所在地工作的,并没有出现跨省流动的情况。那么这种情况下参保人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一直都在户籍所在地,只要缴费满15年,就可以按照当地的标准领取养老金。
第二大类是参保人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的:
第一种情况是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参保人的户籍所在地,但参保人在基本养老关系所在地累计缴费的年限达到10年了,那么就可以在缴费满10年的城市办理养老金的领取手续,并按照这里的标准享受养老待遇;
第二种情况是参保人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同时,在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的累计缴费年限也没有满10年。这时就需要将参保人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到上一个缴费满10年的参保地,并按当地的标准领取养老金。
最后一种情况是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而参保人在其工作过的所有城市中,没有缴费满10年的城市,那么就需要把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相应的资金都归集到户籍所在地,并在户籍所在地享受相应的待遇。
以上是人社部和财政部发布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大家也可以查询该《办法》了解相关情况。
所以,综上所述,大家除了要记住养老保险必须缴费满15年之外,还需要记住“10年”这个时间。
因为养老保险最后的领取标准与当地的经济水平挂钩,所以我们是可以自行判断哪个城市的养老待遇相对好一些的,如果说想要在当地办理退休后享受当地的养老福利,那么大家一定要注意,在该地的缴费年限要满10年。
当然,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也是由省级统筹的,所以经济发达的城市缴费标准可能也会高一些。大家也不用担心,因为你多交的钱还是会回到你的手上。
但是如果大家不了解养老金领取地这一规定,只是“随心所欲”的跨省流动就业,很可能会出现在A、B地都缴过费,但都不足10年,最后回到了户籍所在地领养老金,这样就很亏了。
关于养老保险金在何地领取的问题就说这么多啦,大家还是要提前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了解好社保等福利政策的相关规定,为自己“争取”相对更好的福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