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专栏作者“柒小姐”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该养生了,放首睡前的歌。
是不是年纪大了,我居然迷恋上了泡脚。
可熬夜还是戒不掉......
算了,接着说工作,最近消息,多城被住建部约谈,看来调控又要下手了。
一
咱们楼市起起落落近二十年,最忙的就属炒房团了。
前几年享受政策福利,推广商品房制度,货币开闸放水。
炒房发家致富,奔向财富自由,故事的主角或许我们的朋友圈里就有。
但这两年政策打压明显,炒房团一波又一波吃了闭门羹。
今年的主基调依然是哪涨打哪。
一线城市限购、提高门槛等,上涨势头被摁住了,房价相对稳定下来。
于是,又有人瞄准二三线城市。
人口流入加上各地的造势,房价上涨这一棒,顺理成章交到二三线城市手上。
但最近政策紧随其后,态度坚决表明:坚持房地产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
四月份海南限购。
五月前后,西安、海口、三亚、长春、哈尔滨、昆明、大连、贵阳、徐州、佛山等十个城市被住建部门约谈。
上周成都和太原也被约谈,再次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给你们个眼神体会下,楼市调控的决心,可以说是很明显了。
约谈后各个城市闪电出击,房价调控再升级。
除了常见的增加供给,肯定要在限购限售上大做文章。
比如,成都已经出手,加强限售,由自然人为单位购房升级为家庭为单位。
简单说,原本一家五口人,每人可以摇个号,现在只能有一个。
嗯,少多了。
此外,住建部又出大招,有意防止提取公积金来炒房。
比如去异地买房,又不是户籍所在地,提取的审核就会很严。
违规提取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还会给你个失信的锅。
二
这些城市被约谈,我总结了两点。
1、涨得快
我查了三月至今的数据,被约谈的12个城市,房价涨幅都不低。
仅3月到4月,近一个月新房上涨近2000元。
比如最新被约谈的太原:
数据来自太原吉屋网
近两月的时间,房价平均上涨2000元一平。
而徐州房价已经连涨24个月,这是吃炫迈了吧。
其实是因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概念,消息利好,刺激徐州楼市猛涨。
海口、三亚,也是宣布自贸区后,房价快速疯涨。
长春、昆明、哈尔滨,更是因为涨太快太多。
2、没房卖
另一个原因,是房子卖得太好,刚需买不到房。
比如徐州,今年到5月上旬,徐州住房销售套数达到4824 套。
不禁感慨,买房也要拼手速,无力摊手。
抢人用力过猛的西安,从去年三月份开始,落户人口近50万。
相当于涌入大批购买力,西安楼盘库存迅速消化。
西安今年一季度原计划上市2.5万套,实际只有1.9万套。
一副僧多粥少的架势......
其实,从这种规律可以看出,国家针对性的出手了。
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很容易被请去喝茶。
未来其他城市房价过快上涨,也逃不出一场约谈。
三
本来房子就有居住和投资属性,炒房的朋友,过分放大了投资属性。
炒房是玩一个数字游戏,低买高出,挣个差价。
接盘的韭菜一茬又一茬,房价一涨再涨。
房价长期看人口,如果没有人,说到底都是虚无的泡沫。
看似不断膨胀壮大,总有被戳破的一天,到时杀伤力就无法控制了。
但炒房的人不会在乎,大家都抱着快速出货的投机心理。
而真正需要住房的人,很多人赶了个晚场,后半段进场,接下炒房客手里的房子。
还有的刚需,甚至都没有参与的权限。
这时候国家站出来秀一手,就显得很重要了。
一方面控制泡沫继续膨胀,另一方面让真正需要的人有房住。
四
知道你们还会问,买房投资还有空间吗?
其实,从这些调控可以看到,政策的态度很明确。
燕郊炒房客栽跟头的不少,价格不止腰斩。
一直被热炒的北京学区房,前阵子因入学政策调整,也跟着凉凉了。
上个月的海南限购,粉碎了不少人的梦。
所以,想短期投资的,我建议不要冲动。
另外,相比房价涨跌,最大的问题还是流动性锁死。
政策总是突如其来,比如限售令,一不小心就被玩了一手。
更大的层面,再看未来涨幅,其实也不大了。
楼市已经进入一个慢周期。
我们的城镇化进入中后期,京津沪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80%,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
全国来说,其他省的城镇化率也在60%-70%。
所以,房价急速上涨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投资是跟上趋势,顺势而为,国内买房投资基本走不通了。
还不死心的,也不一定无路可走。
我们的邻居们,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已经开始了城镇化,楼市还算在低估位置。
投资想赚钱,一个是买得便宜,另一个是买得对。
东南亚的楼市,水也蛮深,需要耐心考察和挑选。
但找到合适的,租金回报还能入眼。
比如一同样做财经的朋友,买了曼谷小公寓,一个月收租5000块,租金回报率站稳6%...